“黑作坊”里流出“国际名牌”
余姚警方侦破特大生产销售假药、伪劣商品案
近日,浙江余姚警方经过数月的缜密侦查,侦破了一起涉及全国5个省市、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的特大生产销售假药、伪劣商品案,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9名,扣押假冒国际知名品牌牙膏、化妆品、处方药膏等共计10类、18万余件物品,彻底斩断了这条涉假美容药品生产销售利益链。
“地下工厂”藏身乡村山脚
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的一处自建厂房,紧靠着一座小山,崎岖的道路和扎堆的乱石让这里人迹罕至。从外表看这里和普通的厂房没有什么两样,只有走进厂房内部才能看出一些“端倪”:车间内堆满了大量已经打开的化学药品桶,里面盛满了各种颜色的膏状化学品,桶身上贴着“对羟基苯甲酸丙脂”、“甲酚皂”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化学品名;操作台上横七竖八地摆着大小不一的磅秤、烧杯、量筒,整个厂区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香水味……
周围的村民反映,工厂白天大门紧闭,晚上则往往是灯火通明,机器全力开动,“砰砰”的装车声不绝于耳,大桶大桶的东西被运进来,整车整车的物品被运走。
通过对工厂内遗留产品进行清点,民警发现了牙膏、化妆品、处方药膏等美容药品,药品的外包装均为英文标识,且不乏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共计10类、18万余件。30余名民警和一辆大卡车从早到晚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将上述物品清点安置完毕。
而此时,这家“国际工厂”的主人陆某夫妇则早已成为惊弓之鸟。早在今年年初,深感相关部门的查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陆某夫妇就弃厂出去“避风头”。两人藏匿在两个地方,切断一切联系。最终,余姚警方追踪蛛丝马迹,将陆某夫妇抓获。
陆某曾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员工,从业多年的他对美容药品的成分有一定的了解。“眼红”化妆品行业高利润的他决心“单干”,员工临时聘用,且只能从事灌注、包装等低端工作,所有产品成分的掌握、试剂的调配都由陆某完成。一支从他手里生产的“处方药膏”,成本只有几毛钱,往往“摇身一变”售价上百元。
“代理商”疯狂攫取暴利
民警通过进一步的深挖发现,陆某在这条黑色产业链里只是扮演着初级角色,其获得的利润不过是九牛一毛,真正的暴利都流向陆某的上家——“代理商”。
李小云(化名)从事美容药品贸易多年,有专门的店面,多年的“打拼”为她积累了丰厚的家底,她住豪宅,进出有豪车代步。但是,李小云的真实身份却是陆某夫妇的上家——假冒美容药品的中间代理商之一,数量巨大的假冒美容药品正是通过她的手流向市场。
李小云的操作手法十分老到,她接受订单后,单线联系陆某下订单,且从来不说收货的具体地址,只告诉陆某一个电话号码。甚至在货款结算时,李小云也不走寻常路,几乎都是现金结算,从来不通过银行转账。对外,李小云也不以真名示人,外界只知道有一个做美容药品生意的“Lisa”。
虽然陆某夫妇在离开前对工厂进行了“清理”,但细心的民警仍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民警在一张被揉皱的快递单上看到收件人一栏写着“Lisa”,随后立即围绕“Lisa”开展工作,通过循线深挖,最终将这个“代理商”挖了出来。一同落网的还有她的妹妹、妹夫和陈某。
摧毁整个制假售假网络
侦办制销假药、伪劣商品案件,最重要的是要摧毁整个制假售假网络,特别是要将假冒伪劣商品的原料、包装来源连根拔掉。
老朱操持着这条制销假冒美容药品的下游产业链——包装。他的“业务范围”颇为广泛,牙膏、药膏、洗发水等几乎所有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美容药品包装都不在话下。
老朱深谙挣“快钱”背后的风险,所以,家住无锡的他将工厂设在了50公里外常州市的一个小村庄里。每天早上老朱从家中出发,开车带着妻子和2名员工奔赴工厂,晚上再带着他们原路返回,且从来不与当地人接触,宁可忍受每天来回奔波之苦,也要切断员工与外界的联系,将工厂打造成一座与外界隔绝的“孤岛”。
警方通过寄送样品的快递单发现了老朱,但是通过进一步查证后确认单据上的工厂地址是假的。2月4日凌晨,经过1个多小时的跟踪,历经国道、省道以及颠簸的村道,民警终于找到了这个“工厂”。当民警走进工厂时,机器仍在隆隆作响,标有英文的瓶瓶罐罐堆满了厂房的一角。老朱来不及反应就被民警戴上了手铐。
同时,200公里外的上海,民警在一片杳无人烟的荒地里找到了本案另一个下游窝点——嫌疑人顾某的假冒伪劣商品包装工厂,并将顾某抓获。
至此,这起涉及全国5个省市、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的特大生产销售假药、伪劣商品案告破,9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到案。(记者 詹肖冰 通讯员 刘凯)
来源:中国长安网